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既要有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需有修身处世的引导。正因如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讲好专业课,更要上好思政课,让学生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方向,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青年。因此,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深刻感受到,应当努力在地理课堂孕育思政之花,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坚定在理想信念。
一、在地理课堂孕育思政之花,要注重创设情境。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梦想成为现实,让莺歌燕舞、鱼翔浅底的期待变为眼前。而这些,恰好都是地理课和思政课融合推进、一体实施的最好素材、最好资源。因此,在讲授专业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引入和课件设计的环节中,要善于讲好怀柔故事、北京故事、中国故事,通过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通过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质量提高等鲜活事例,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感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进而提高民族自豪感,提升生态幸福感。
二、在地理课堂孕育思政之花,要注重红色教育。
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关注度,需要教师会讲故事、善讲故事。以地理教学为例,在讲授家乡怀柔风物的同时,要能够挖掘蕴含在山水间的故事,尤其是镌刻在家乡秀美山水间的红色的印记,比如宝山镇道德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背后的感人事迹等等。通过这样的故事,能够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怀柔的风土人情、感知怀柔的前世今生,更好地引领他们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进一步坚定永远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信心,真正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三、让思政课和专业课同频共振,要注重多方取经。
思政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特别是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需要我们常学常悟,需要我们学深悟透。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向思政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平台学习。充分利用时政新闻、理论专栏、党报党刊等平台和载体,汲取思政课所需的“教材”,常学常用、学以致用,更好地推动思政课和地理课相得益彰、同步前行。在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孕育思政之花,在专业课堂绽放思政光芒,是给予教师的一道时代课题,也是是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树牢、必须躬身实践的理念,惟有不懈地努力、不懈地思索、不懈地钻研,才能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景和目标,才能培养出更多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本领过硬的新时代好青年,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北京怀柔一中 王安娜)
来源:产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