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丰台区“两会”上获悉,中关村丰台园将加快高水平创新发展,持续做优做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主导产业集群,深耕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提升行业影响力、区域贡献力。发挥看丹独角兽创新基地引领作用,加快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持续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中关村丰台园已形成两大千亿级、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1年以来,中关村丰台园聚焦主导优势产业,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深入落实“五子”联动,吸引了一批突破卡脖子研发技术、重大成果转化平台等优质项目、亮点项目,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等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1月-10月,新引进注册资金500万以上企业731家,注册资本金273.99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38家,同比增长45%,亿元以上企业54家;新引进高精尖企业537家,占总引进比75%。
布局航空航天创新中心
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7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丽泽一号”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是首颗科学实验卫星,由中关村丰台园企业中关村睿宸卫星创新应用研究院、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民营机构牵头研发。该卫星搭载了新型卫星平台,主要开展新型卫星平台飞行试验及空间环境适应性验证,为后续星座组网、星座轨道部署,实现“小卫星、大能力”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此次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丰台园在商业航天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将加速卫星遥感、大数据地面监测、人工智能等融合创新技术的应用落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引领航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丰台园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
这是科技创新赋能丰台园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航空航天是丰台园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聚集了以元六鸿远、海丰通航、米波通信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企业近110家,是国家航空航天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正逐渐发展成为带动丰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
今年年初,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在丰台园组建成立,联盟凝聚中关村及国内外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作、创新与联动,提升产业的技术和商业创新能力,打通产业链并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的形成。
为加快产业聚集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丰台园正在东区三期布局丰台航空航天创新中心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所有结构工程。丰台航空航天创新中心紧邻南四环,与地铁房山线北延花乡东桥站C出口一体化建设,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建筑面积7.85万平方米,由三栋高层科研楼和一栋技术服务楼组成,获有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杯及北京市绿色施工文明工地称号,预计将于2022年底全部竣工,未来将重点承载园区航空航天在内的主导产业。
持续吸引轨道交通企业布局
轨道交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除了航空航天,丰台园另一千亿级产业集群轨道交通同样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丰台园聚集了以中国中铁、中国通号、中铁高新和交控科技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企业150余家,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咨询到工程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收入规模从2015年开始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2%。
今年丰台园吸引了铁科院城轨创新网络中心、北交大轨道交通创新基地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落地,以突破卡脖子研发技术。通过《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征集支持项目近30个,围绕技术研发攻关、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等方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吸引轨道交通企业向丰台园布局。举办了轨道交通创新创业大赛、首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国际论坛和中欧数字经济论坛等系列活动,组织12家轨道交通企业组团参加北京国际轨交展。轨道交通产业在丰台园持续高质量发展,行业影响力日益彰显。
科技创新驱动
“2+4”产业集群化程度显著提升
园区坚持“聚焦高精尖、明确定位、突出产业、走差异化和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提升主导产业优势。除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医药健康这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2+4”产业收入占丰台园总收入比重已超六成。
科技创新要素聚集是推动“2+4”产业集群化程度提升的关键因素。丰台园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国高新企业超过1100家,村高新企业超过2000家,高铁自动驾驶、轨道交通无感改造等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实现自主可控。今年园区4家企业获得2020年北京科学技术奖,4家企业获得市级企业中心认定,6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10家企业获评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丰台园聚集了丰台区近90%的高质量创新资源。值得一提的是,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首批11家京企中丰台园就有2家,分别是凯腾精工和中航泰达。
下一步,中关村丰台园将继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提升“2+4”集群产业化水平。持续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央地、军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深化与天坛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完善园区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打造更高品质工作生活空间。 (文/王晓蕾)
来源:产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