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水村是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四大村落之一,2016年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的村落,淳朴的民风,宝水村的村民爱唱戏,尤其钟爱山梆子戏,这里的山梆子戏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
“龙王庙前搭戏台。”梆子声起,苍凉激越。“都是祖辈口口相传。”声于乡野,传于民间。“山川黄土塑吾身、大江大河注吾魂。”山野梆子走过的数百年间,那些在戏台上兜兜转转的角色,唱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沿着蜿蜒曲折的108国道行驶,在延绵不断的大山里一路向西,就能进入有着“北京小西藏”之称的房山区蒲洼乡境内。宝水村位于108国道与涞宝路的交汇处,海拔在1100米以上,全村有40多座清代便建成的古民居。宝水村的村民爱唱戏,四弦、小调,尤其钟爱“山梆子戏”。山梆子,是一种以古装戏为主的地方剧种老调梆子。唱、念、做、打、说;手、眼、身、伐、步,与河北梆子相比,山梆子戏表演形式、名称与板式大致相同,但是唱腔和韵味大不相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宝水村的山梆子戏在旺盛时期,能演50出左右。没有剧本,没有科班,全凭口口相传、动作示范,就是用这种老办法,宝水村的山梆子戏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在山梆子戏沉寂的那些岁月里,会唱山梆子的老艺人们从未放弃过练习。每当浓郁的油彩再次涂抹到已生出皱纹的脸上,他们的眉宇间,仿佛又透出了几分少年时的英气与激情。想当年,酬神娱人、冲州撞府,唱遍庙台闾里。
如今,这些老调依旧活跃在乡间,农闲时为村民唱曲,节假日时为游客演出,艺人们乐在其中,乡亲们和游客们喜闻乐见。在两百多年的物转星移中,在不想停歇的梆子声里,大山里的村民唱出了大山里的文化自信。 (房山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