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6日,2021中关村论坛第四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成功在北京怀柔举办。本届研讨会以“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为主题,邀请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及国内有关科学中心代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科学中心建设运行、国际科技合作和最新研究成果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出席并致辞,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部长保罗•哈顿、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儒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封东来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分别做主旨报告。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第一届主席、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恩哥院士主持开幕式。
本届研讨会还设两场平行学术会议,邀请来自德国、英国、瑞士、西班牙、波兰、荷兰、瑞典等国家以线上形式,以及国内大连、兰州等地区的9位联盟成员代表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充分展示和交流了联盟成员单位在新形势下科学中心和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合作成效,就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进行深入研讨等。
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并主办,从2017年到2019年,已成功举办三届,推动成立了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15个国家科学中心或实验室(国际9个、国内6个)作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搭建了国内外科学中心分享规划、建设及运行经验,探讨机制创新和谋划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研讨会期间,还召开了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2021年年会,回顾了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效,审议了联盟2022年工作计划及合作计划,选举了第三届联盟主席,并讨论联盟新成员发展计划等。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历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的举办地和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的发起成员之一,自2017年批复以来,以怀柔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加快推进顶层规划设计、重大科技设施平台布局落地、创新主体和人才聚集、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完善,以及城市空间载体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规划+方案”体系基本成熟,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及2035年中长期建设发展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十三五”时期,29个重大科技设施平台建设全面提速,4个设施平台投入试运行,5个设施平台土建已竣工验收,剩余20个今年年底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部分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并产出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18个在京院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或项目实现落地布局,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搬迁入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怀柔园区正式运行,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引进建设了清华工研院雁栖湖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孵化服务载体,培育发展了科学仪器和传感器、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高精尖重点产业,扎实推进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综合服务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十四五”时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入到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将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坚守定位、保持定力,更加注重以科学家为中心、更加注重开放创新和平台共享、更加注重畅通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通道、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更加注重“科学+城”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战略留白,继续坚持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建立高水平开放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国际合作新路径,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着力打造“科学研究与创新”新范式,服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国家战略需求,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力量。
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国内成员代表、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国家部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北京市和中科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计10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联盟国外成员代表线上参会。 (范晓琦)
来源:产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