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好了,心里就踏实了!捡栗子、打核桃,一天儿也没耽误。”“秋收”时节来临,九渡河镇“蚂蚁啃骨头”抢修完成40余条山路,九渡河镇二道关村村民韩廷洪谈到这件事,高兴地说。
今年夏季的连续降雨,导致九渡河镇道路等基础设施水毁严重。好好的山路多了一处处泥泞的沟壑,有的地方拦腰变成了“小河”,不但农用车不能通行,甚至不能正常走人。这样的路有40多条,平时不算交通要道,但哪条都是百姓打栗子、打核桃“收秋”的必经之路,是“民生要道”。
钱不够,就几个村儿一起凑;路太窄,就用小“钩机”来回“挠”,8月中旬以来,在区镇相关部门加紧恢复重建水毁设施的同时,各行政村也纷纷行动起来抢修“收秋路”,大小40多条路都赶在“收秋”前实现了农用车正常通行。
各村被损毁的“收秋路”情况不尽相同,但都崎岖难行、宽度有限,大部分容纳不了大型机械,只能进场“60型”的小勾机。机器小,都是加班加点抢时间、赶进度,该垫的垫、该扩的扩,该整平的整平。没有轧路机等专用设备,勾机就一物多用,前后来回开动,用履带代替碾子把路压实。
口楼村是二道关村下辖的自然村,村子通往山里的路被当地人称为“三字窑”,路不宽,连通的却是二道关、撞道口、黄花城等三个行政村村民的树园。近日,三个村采取分摊资金、分段同步抢修的方式,有“钩机”的出“钩机”,有劳力的出劳力,齐心协力,把路修好了。
“大雨把路冲的都是‘口子’。深的地方足有一米宽、半米深,山根儿的裸岩都露出来了。”家住口楼、参与修路的吕廷印介绍,“三字窑”之所以难修,在于很多地段的石子石块甚至土质都被水流冲走了,想从旁边扒拉点啥把沟填平都不行。最终只能从外界运输土方把沟垫平。仅这一条不足3公里的路,从外界拉来的土方就多达500余吨。 (闫劼)
来源:产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