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赵建华)2020年,提高赤字率、增加政府投资、减税降费,全国政府债券资金达到8.5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增加3.6万亿元,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表现突出。专家分析,抗击疫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债券功不可没。
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中国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分析,它对冲了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影响,稳定并提振了市场信心。
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中国增加政府投资。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重点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同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除了用于有一定收益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外,也可用于抗疫相关支出、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经常性支出以及防汛救灾支出。
赵全厚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弥补基建短板的同时,增强了逆周期调节力度,为实现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抗疫特别国债对战胜疫情、构建应急预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项政策集体发力,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内,截至11月底,中国今年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下称地方债)6260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4945亿元,再融资债券17657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发行9479亿元,专项债券发行35466亿元。
年底100%完成全年发行任务已成定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介绍,地方债呈现出发行期限延长、发行利率下降的总体特征。政府债券规模较大,发行任务如期完成实属不易。这充分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政策取向,各级政府、各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冲击。
封北麟介绍,长期以来,中国的市、县基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压力较大。有的市县财政收支矛盾较大,“三保”压力大,发展建设资金更难保证。今年地方债的大规模发行,为地方政府实施减税降费,为困难企业减负、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以及筹集地方建设资金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地方专项债向“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倾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5G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封北麟表示,这对推动地方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产生了积极效应。
展望来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完全消化,经济完全恢复尚需时日。明年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以拉动投资、带动消费、改善预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要保障财政的可持续性,有效管理债务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