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怀柔区庙城镇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问计于民
9个月提升垃圾分类点位120个
“新设的桶站干净卫生、分类方便,夏天也没有异味,很受村民欢迎。”提起村里新设的垃圾分类桶站,北京怀柔区庙城镇大杜两河村垃圾分类指导员杜春旺告诉记者,目前,庙城镇已经完成6个社区(村)12处垃圾地箱整改工作,而这只是该镇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方式之一。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庙城镇结合各社区(村)实际,分批次完善分类配套设施。经过9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全镇18个行政村、2个社区覆盖13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新建任务,提升垃圾分类点位120个、智能垃圾桶618个;完成垃圾地箱整改12个,其余50个垃圾地箱正在陆续整改、封撤。
图为居民投放垃圾。
从试点建设到全面铺开,庙城镇垃圾分类工作也曾几次遇到“瓶颈”。为争取更多村民的支持,镇村干部主动走村串户聆听意见,查找当前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通过多次“试错”不同方案,最终拍板实施了建设垃圾分类驿站和智能桶站两套方案。
通过密闭式管理和增加自动感应、红外消毒等智能组件,既解决了垃圾收集设施露天不美观、异味难消除的弊病,又消除了居民群众不愿开关垃圾桶盖、担心脏手不卫生的“心结”。同时,通过“脚步丈量法”在人口密集点位和主要街道沿途合理设置桶站,尽可能缩短村居民与垃圾桶的距离,便于投放。
“最认可的是村里干部的这份细心。”村民杜娜说,她对垃圾分类投放观念的转变,就发生在几轮聆听意见的过程中。“政府几次下来问大家的意见,我们提出的不脏手、不多走路的意见都采纳了,我觉得很贴心。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应该从主动分类做起。”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日益精细,像杜娜一样从嫌麻烦到主动分类的居民越来越多,还有近2000名居民主动参与到“桶前值守”志愿服务中,身体力行做起垃圾分类的推广者,影响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据了解,除了以“绣花”精神布点硬件设施外,日前,庙城镇还启动了“垃圾分类提升月”活动,通过系统性地组织居民身边的宣传动员活动、设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开展“大手拉小手”家庭推广计划等方式,进一步鼓励、引导辖区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切实将生活垃圾分类与提升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与村居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行动自觉,成为庙城地区文明生活新时尚。 (钟雨辛)
来源:产新网